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市县播报 > 黄山

大黄山建设中,优质民宿正成为吸引高端客群的核心竞争力——

徽州民宿之变:从食宿之地到旅游目的地

2024-05-16 09:40:59 来源:安徽日报

  5月1日起,《黄山市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正式施行,标志着黄山市民宿产业迈向迭代升级的高质量发展阶段。

  从无到有、从有到优,黄山市民宿产业20年的发展历程,是黄山市旅游业创新发展的一个生动缩影。

  星星之火,激活“一池春水”

  ——寻梦徽州,演绎生活美学,升级乡村旅游

  “黟县小桃源,烟霞百里间。”在唐代诗人李白眼中,黟县俨然是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作为我国乡村旅游的重要起源地,黟县的乡村之美最初仅仅体现在古民居观光游。1996年,一位北京投资商相中了西递旷古斋,成为徽州乡村客栈“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地人这才恍然大悟:乡村旅游原来不单单是收门票。

  2004年,一对上海诗人夫妇盘下西递村一幢老宅子,投资100多万元开了一家“猪栏酒吧”,不经意间诞生了黄山市第一家徽州民宿。

  黄山市是徽商故里和徽文化的核心发祥地,文化的积淀、财富的加持,让山水交融的徽州古村落分外惊艳,自然成了外地客商投资民宿的首选地。

  “徽州民宿1.0版,时间跨度约为2004年至2014年,主要以黟县、徽州区为代表,投资者基本上是大城市的文艺圈人士,他们投资民宿的初衷是远离城市喧嚣,寻找心灵的宁静。”黟县政协副主席、县文旅体局局长程丹告诉记者,这个阶段的徽州民宿均为自发发展,投资者以怀旧休闲为主,不单纯以营利为目的。由于投资者的自身素质较高,且以有故事、有文化的古民居为载体,再加上有创意的设计组合,他们创办的民宿处处彰显出情怀和品位。

  口口相传,让徽州民宿声名鹊起,开始从传统食宿向文化植入、农业体验、户外活动等多元化多业态转变,贯穿融合餐饮、文化、农业、旅游、历史、美学、建筑、环保、健康等领域,形成新消费模式,还通过招聘务工、租赁土地、农产品销售、农家餐饮等方式,促进了当地村民就业创收。

  1.0版的徽州民宿给黄山市带来了什么?黄山市徽州民宿协会负责人认为,一是古民居增值,提高了村民的古民居保护意识,也直接提升了财产性收益。2004年以前,在徽州古村落私下交易一幢古民居房产,一般价格在10万元左右,此后10年间至少上涨10倍。二是古村落扬名,因为一幢民宿让许多徽州村落名声在外,直接促进了乡村旅游的发展。2014年,黄山市乡村旅游接待量2918.33万人次,占全市旅游接待总量七成,有188个行政村从事乡村旅游接待,超过10万农民吃“旅游饭”。三是民宿业扩张,成为黄山市旅游住宿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部分民宿客单价是五星级酒店客房价的多倍以上。据唐人智库发布的《2015中国民宿发展研究报告》,当时全国有43171家民宿客栈,其中黄山市有791家,占安徽近九成,居全国主要城市及地级市第16位。

  群星闪耀,焕新“世外桃源”

  ——追梦徽州,撬动百亿能级,打造美宿品牌

  徽州民宿风生水起,让当地人和外地人重新认知徽州乡村价值,推动一幢房子到一个产业的蝶变。

  “徽州民宿升级到2.0版,时间跨度为2014年至2023年。这一阶段的特点是民宿产业从自发发展到政府引导,从外地投资为主到外地、本地投资并重,从粗放管理到规范运营,从单打独斗到集群组团,从单一旅居地到微型旅游目的地。”黄山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陈勇告诉记者,这些变化基于顺应旅游市场多元需求、始于政府对民宿产业发展的决心和信心。

  2015年,黄山市举办首届全国民宿大会,首次发布徽州民宿二十佳,在全国民宿业打出“徽州民宿”品牌。

  民宿涉及文物、旅游、治安、消防、食品、卫生、环保等多个部门,缺乏统一的管理规范,加上分散经营、规模较小等因素,存在信息不透明、监管难度大等问题。

  2017年起,黄山市连续4年分别出台《徽州民宿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关于促进徽州民宿规范发展的指导意见》《黄山市民宿业发展规划》《徽州民宿提质增量行动计划》,均为全省首次。其中,黄山市创新成立民宿协调和联审小组,全面落实民宿营业执照、特种行业许可证、公共场所卫生许可证、食品经营许可证,意识形态安全风险管理“四证一管”要求,以“一站式”方式进行现场踏勘和检查,对不符合条件的现场提出整改意见,构建起市县统筹、部门联动、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

  陈勇介绍,针对民宿业发展特色和民宿业主诉求,黄山市组建民宿产业学院,编制《民宿管家服务规范》省级地方标准,将旅游民宿等级评定、民宿管家纳入了该市服务业专项资金和“迎客松英才计划”奖补范畴,连续多年举办全省全市民宿大会,开展徽州民宿评选、管家培训班、特训营、技能大赛等活动,并联合金融机构推出民宿贷产品,积极开展民宿“个转企”试点,入选全国首批9个民宿产业发展示范区之一,成为乡村旅游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撑。

  截至2023年底,黄山市各类民宿已发展3200余家,占全省民宿总量一半,形成屯溪黎阳、黟县宏村、休宁祖源、徽州区西溪南、黄山区汤口等一批民宿集群,年接待游客超过330万人,综合效益65亿元,带动就业15万人。据不完全测算,黄山市民宿产业累计吸引直接投资100亿元,拉动间接投资300亿元。

  近年来,华住集团、德国途易集团等旗下品牌酒店相继落户黄山市。这些品牌酒店在装修风格、公共空间营造等方面日趋时尚新潮,价格和档次明显提升,从中不难发现徽州民宿的影子。

  攀高向新,奔赴“星辰大海”

  ——筑梦徽州,创新运营机制,赋能乡村振兴

  2023年1月,同程旅行发布的《徽州民宿发展白皮书》认为,徽州民宿是我国目前11个民宿群带之一,也是国内唯一以徽文化为主题的民宿集聚群。从区域来看,安徽民宿数量排名全国第六,其中徽州民宿占大头;从城市来看,黄山市民宿数量排名全国第八;从入住好评率来看,黄山市排名全国第六;从品牌影响力来看,黄山市排名全国第八。

  20年风雨兼程、久久为功,徽州民宿进入特色化、品牌化、集群化发展新阶段。

  今年3月底,省委、省政府在黄山市召开大黄山世界级休闲度假康养旅游目的地建设推进会,为黄山市推动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指明了方向。

  “今年以来,黄山市把升级徽州民宿3.0版作为打造大黄山文旅核心高地的一个重要抓手,围绕旅居和微度假,瞄准数字化、产业化、新业态、新消费,打造中国民宿业的标杆地和世界民宿业的典范区。”黄山市政协副主席、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方颖告诉记者,4月1日,黄山市政府出台民宿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实施规划引领、产业融合、规范发展、服务提升、品牌营销五大工程,推动徽州民宿成为一种新型休闲度假产品、一种“民宿+”融合型经济新业态。

  “黄山市日前施行的民宿促进和管理条例,放宽民宿规模要求的定性规定,完善和优化了民宿联审制度,这对黄山市民宿产业发展是重大利好。”安徽省民宿协会秘书长叶昕认为,打造徽州民宿升级版、打响徽州美宿品牌,有三个方面需要重点突破:一是徽州乡村存有大量闲置农房,由于信息不对称、社会化服务机构短缺等因素,难以吸引更多的工商、金融等各类资本进入;二是徽州民宿投入成本大、运营成本高、回报周期长,大多民宿处于亏损运营阶段,需要探索经营性收益与财产性收益互补的产品体系和运营模式;三是补齐民宿人才与品牌营销的短板。

  “今年5月,景德镇上线了‘陶宿集’小程序,归集精品民宿、闲置资产、民宿金融、价格指数、诚信理赔、供应链、综合服务等功能,实现了一机在手、一览无余。”在叶昕看来,建立黄山市民宿产业数字化综合平台,整合各类资源、打通各种壁垒,一头链接村民、村集体和民宿业主,一头链接客群市场、政府职能部门和各类社会化服务机构,不失为促进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方式。

  叶昕建议,黄山市要建立民宿产业发展基金,培育民宿专业运营队伍和中介服务机构,探索乡村资产“小托管”、民宿投资与运营相分离等模式,实现民宿连锁型、集群化发展,全天候、全季候创造更多消费场景,拉长消费周期,满足消费者对特色化、多元化、差异化的住宿业态需求。

  (记者 吴江海)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