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美丽乡村

郊区灰河乡:一笔一划精心绘,美丽乡村入卷来

2022-04-20 09:57:53 来源:中安在线

  近年来,铜陵市郊区灰河乡聚焦补短板、强弱项、谋发展、促长效,不断提升综合承载力,从生态宜居、产业发展、基础设施、文化体系等方面精心谋划、创新推进,实现村庄面貌换新颜、乡村发展开新局的良好局面。

  “两聚焦”绘就生态宜居有“优”。该乡积极落实“闭环式”“联合式”“一线式”工作模式,积极推进“智能化+生态保护”,以五洲村为试点单位,利用视联网、人工智能平台等技术,探索建立整合秸秆焚烧、固废倾倒、长江禁捕监测于一体的指挥中心,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智能化、信息化水平,着力构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地方样板,聚焦区域样板建设。

  该乡抓住“党建引领、群团合力、群众参与”的核心思想,用好广动员、齐参与两个抓手,形成“党员带头、群众自发”的参与形式,结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专项环境整治20余次,在春节、国庆、清明等节日节点引导群众配合开展村庄清洁活动,聚焦人居环境共建,实现村容村貌持续改善,形成美好家园人人共建的良好格局。

  “两打造”书写产业发展有“品”。该乡坚持“三抓三促”为产业发展赋能,抓队伍促发展,抓好新农村队伍建设,发挥35名种植大户的领头雁作用,为其他村民提供技术指导、传授经验方法;抓载体促推广,抓好“线上+线下”平台搭建,转变销售模式在朋友圈销售宣传,利用农产品展销会进行集中性线下推广,2021年实现农业产值2810万元;抓精品促提升,注册“良田有籽”“辰文果业”等一系列商标,培育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品牌。

  该乡聚焦丰富农产品品类、扩大市场影响,促进辖区葡萄、草莓、果冻橙、黄桃种植向规模化、名品化方向发展,建立特色葡萄观光园、草莓采摘园、观赏采摘一体式农庄,并依托特色农产品开展文化旅游节,打造农村发展的“特色名片”。发挥桃源农庄、留连家庭农场、沁文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等已有规模的农庄、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累计带动季节性就业80余人,各村平均收入达到35.7万元。

  “两提升”描绘设施建设有“全”。该乡聚力推进卫生改厕、污水处理设施、农业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严格按照“六有”标准建立改厕管护服务站,同步推动户厕摸排整改,整改完成各类问题182个。稳步提升环境处理力和承载力,全乡6个村均实现雨污分流,建设完成建成区污水主管网提标改造,常住户接入率达96%。加大农业基础设施投入,推进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建设,完成项目区3000亩耕地建设,有效补齐小型农田水利基础设施短板。

  该乡从多角度提升乡村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方面为着力点,在“产、学、研”一体化的教育模式上下功夫,有效改善东风、五洲、临湖等3个小学教学环境。投入43万改造辖区内敬老院,建成灰河、太阳、东风三个村级养老服务站,有效提高优质服务保障。坚持严格落实、强化监管、创新渠道,积极做好“一站式”医疗救助推广、维护,该乡坚持因地制宜、软硬件双管齐下,满足辖区群众多层次、多样化的基本需求。

  “两融合”勾勒文化体系有“新”。该乡注重结合地方特色,树立传承与创新的核心发展理念,充分挖掘地方资源,融合该地已有的古井、走马楼、连理树、梳妆台等具有传统文化特质的地理坐标,同步打造东园村、马洼村两个美丽乡村建设中心村,围绕重点、精准定位,深入发掘乡村田园风光和人文历史,打造出宜居宜业的生态休闲村庄,吸引更多游客参观旅游,文明乡村旅游发展成果显著,力促经济文化融合发展、协同推进,融合“文化+经济”。该乡稳步提升文化惠民、文化服务质效,打通公共文化服务“最后一公里”,结合特色文化、党建工作、法治宣传绘制多彩文化墙2处共660余米,打造综合性法治文化广场1个,丰富辖区文化活动阵地。融合“文化+服务”,定期邀请老师到乡村两级开展“巾帼大宣讲”“法治思想大讲堂”等思想讲座,同时结合中秋、元宵等中华传统节日开展猜灯谜、“学党史润童心 画端午感党恩”等特色活动,推动优质文化服务延伸,让人民群众共享有品质、接地气的文化服务。(通讯员 汪丹妮)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