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在绩溪县荆州乡古水街,非遗传承人胡细民坐在小巷门前,编制竹制品。 选竹、刮青、破竹、拉丝、挑蔑、编织……经过几十道的工序,一根根竹篾在胡细民的手指间翻飞逐渐成型,变成一件件精美别致的竹制品。 1954年出生的胡细民,从16岁开始就接触竹编技艺,至今已有40多年头了。竹编是一门辛苦的细活,但是胡细民却没有放弃,这要源自于他内心中对竹编文化的无限热爱。胡细民回忆道,他在学习初期,为了学习这门手艺,经常挑灯夜战,废寝忘食。
如今,胡细民不仅熟练地掌握了竹编技艺,还借鉴皖浙交界的竹制“嫁妆”花纹技巧,摸索出一套属于他自己的编织艺术风格。 “做篾匠是一件慢工出细活的苦差事,现在年轻人都不愿意做了,很少有人有坚持下来。”胡细民说,作为竹编非遗传承人,他最大的心愿是有更多人了解和学习竹编技艺,让这一传统手艺流传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