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文化

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巨型石钺、三角叶形饰等27件文物“回乡”团聚,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首次集中展示——

  • 2022-12-09 11:43
  • 来源: 安徽日报
  • 作者:

01.png

  凌家滩遗址是如何被发现的?玉鹰、玉人、玉龙等是怎样制作诞生的?凌家滩先民如何生活?为何说中华文化是多元一体?

  12月7日,由安徽省文化和旅游厅(安徽省文物局)、马鞍山市政府联合主办,安徽博物院、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含山县凌家滩遗址管理处承办的“璀璨星光——凌家滩文化展”在安徽博物院新馆开展。安徽博物院从故宫博物院等7家文博机构精心遴选194件具有重要考古价值的玉器、石器、陶器等展品布展,力求为普通观众深入浅出地解答上述问题。

  这是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一次“大团圆”。

  凌家滩遗址是迄今发现的长江下游巢湖流域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新石器时代中心聚落遗址,总面积约140万平方米,被列为全国百年百大考古发现之一。大型祭坛、祭祀坑、积石圈、墓葬群、居址、壕沟等遗迹的发现,大批玉礼器、石器、陶器、炭化农作物、家畜骸骨的出土,揭示出远古时期的凌家滩是一座集祭祀占卜、生产生活为一体的区域中心。

  五千年间,凌家滩先民在这里礼天敬祖、琢玉烧陶、种植水稻、饲养猪狗,生生不息。先民们的生产生活图景与审美意趣,让今人印象深刻,激发公众浓厚兴趣。安徽博物院副院长雷修佛介绍,此次,收藏在故宫博物院的巨型石钺、三角叶形饰等27件凌家滩文物“回乡”团聚,实现了凌家滩遗址出土文物的首次集中“亮相”,也为参观者更加全面地呈现了凌家滩的历史风貌。

  策展人孟倩为观众介绍了诸多重点展品:巨型石钺,来自故宫博物院,器身中部饰一实心对钻孔,重达4.25公斤。兔形玉梳背,可爱灵动,为玉冠饰。大玉石猪,利用玉料自然形态雕刻而成,是目前我国考古发现的时代最早、形体最大和最重的猪形玉雕。月牙纹石锛,是凌家滩发现的唯一一件有刻划符号的石锛。立姿玉人,浅浮雕制成,以直观真实的形象展现凌家滩人祭祀活动与精神世界之简貌。玉龙,龙作为中华文明最具象征性的形象符号,是中国历史文化的信息载体。玉鹰,“鹰—猪—太阳”合体,一定程度上展示出凌家滩文化玉器制作工艺的精良、写实化的审美心理、崇尚“万物有灵”的宇宙观念,以及极具想象力的创造精神……

  这是凌家滩与其他史前文化互动交流的一次全景式展示。

  凌家滩文化和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并称为中国史前三大玉文化中心。凌家滩遗址出土的1100余件高规格玉石器,种类繁多、造型独特、琢磨精致、美轮美奂,最为耀眼的玉版、玉人、玉鹰、玉龙等代表性玉器在思想与历史价值、工艺与艺术造诣上别开生面,代表了新石器时代长江流域同时期玉文化最高水平,表明长江下游的巢湖流域是中国古代文明发源地之一。

  此次展览,红山文化、良渚文化的精美文物也同场“比拼”。其中,一件名为“红山玦形玉龙”的玉器,更是“吸睛”。红山玦形玉龙龙体卷曲如环,头尾切开又似玦。孟倩介绍,这件玦形玉龙是红山文化玉器中最具代表性的器类之一,是玦形玉龙中的第一件正式考古发掘品,对红山文化玉器时代的最终确定,起到“一锤定音”的作用。红山玦形玉龙、红山玉鸟、良渚玉冠形饰等20余件精品文物,与凌家滩玉龙、玉鹰、玉冠饰等进行类比展示,昭示了中华文明的多样性、复杂性和一体性。

  除红山玦形玉龙与凌家滩玉龙颇有相似之处外,位于湖北的后石家河文化玉龙与凌家滩玉龙也极为相似,这进一步证明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基因源远流长。展厅内,观众们还欣赏到与凌家滩文化同处于长三角地区的崧泽文化、北阴阳营文化、薛家岗文化的珍贵文物。相似文化因素的类比展示,对于探寻长三角地区文化共同体的形成,具有重要当代价值与现实意义。

  20世纪80年代,考古学泰斗苏秉琦先生将我国数以千计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形容为深邃暗夜中的“满天星斗”,而根植于江淮沃土之上的凌家滩,独具特点又兼容并蓄,无疑是辽远夜空中那束灼灼闪耀的璀璨星光。

编辑: 时乙寒
推荐阅读
以“乡村善治”筑牢治理之基


发布于2024-03-26 18:15:56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