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旅游新品牌网络展播系列之
歙县:打造“一城一江”特色旅游品牌
——歙县旅游委员会主任方卫斌话旅游
歙县是古徽州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徽文化的主要发祥地,是一座集秀丽的自然山水和浓郁的地域历史文化于一体的千年古城,山水汇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区位优越,拥有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全国文明县城等十多张国家级名牌,是发展旅游的绝佳之地。
歙县早在1985年成立了全省首家县级旅游局,经历了探索、发展、赶超三个阶段,通过多年的努力,在政府主导、资源整合、品牌打造及旅游基础设施建设上,都取得了一定成绩,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明显增强。
2011年,共接待474.15万人次,同比增长15.39%;入境游客14.05万人次,同比增长27.50%;旅游总收入39.89亿元,同比增长10.28%;旅游创汇4461万美元,同比增长18.14%。歙县先后荣获首批旅游经济强县、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县、中国旅游文化示范地、中国自驾车旅游品牌十大目的地、2008中国最佳旅游品牌目的地等称号。
作为传统旅游强县,歙县有什么样的发展经验?未来又将如何发展?品牌打造上又将有哪些动作?带着这些问题,本网专访了歙县旅游委员会主任方卫斌。

歙县旅游委员会主任方卫斌
整合资源 打造“一城一江”特色旅游品牌
“我县坚持‘城市旅游做功能,乡村旅游做特色’的原则,按照‘政府主导,国有控股,市场运作’的方式,以整合资源为基础,以实现国有化整体开发经营为抓手,以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契机,加快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的品牌创建,提高辐射效应,形成以徽州古城景区为核心,以新安江山水画廊为特色,带动全县乡村旅游发展的旅游格局,总的来说,就是‘抓重点,带全局,抓古城,带乡村’。”方卫斌的开场白,全面介绍了歙县旅游的总体发展思路。
方卫斌介绍,歙县现有11个国家A级景区,其中,国家4A级旅游景区4家,全国农业旅游示范点1家,省级农家乐示范点2家,省级旅游乡镇9个,旅游专业村10个;国内旅行社4家;星级饭店6家;基本构成了吃住行游购娱等较为完善的产业体系。
随着旅游业的快速发展,部分景区(点)跟不上旅游发展形势,因此,去年以来,歙县实行了旅游资源国有化整合,通过依法收回徽州古城、新安江山水画廊、雄村等景区的经营权,成立歙县旅游景区管理公司,对三个4A级景区实行了统一管理,进一步理顺四个4A级景区的开发经营权,通过整合,形成了全县一盘棋的旅游营销格局。同时,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品牌、统一营销、统一管理”的“四统一”原则,大力推进乡村旅游资源整合,目前,初步形成了以新安江山水画廊景区为中心,以“石潭摄影旅游、昌溪文化休闲游及上丰花果山、许村农业观光休闲游”为两轴,各休闲农业及乡村旅游蓬勃发展的乡村旅游格局。
方卫斌说,未来,歙县将重点打造徽州古城和新安江山水画廊“一城一江”特色品牌,就是以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创建国家5A级景区为中心,带动郑村、雄村、许村等地,发展古建筑、古街区、古村落等古徽州文化旅游;以新安江山水画廊为纽带,开辟黄金航道,带动沿江古村落及昌溪、石潭等地发展乡村旅游。“其中,尤以‘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最为重要。”方卫斌说,在旅游业发展的过程中,品牌的竞争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焦点,旅游品牌的竞争首先表现在一个区域的核心品牌景区的竞争。他透露,去年以来,歙县全面启动了徽州古城·牌坊群5A景区创建工作,邀请北京江山多娇规划设计院专家对徽州古城·牌坊群景区进行现场指导,制定了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的质量提升方案,以5A质量标准指导徽州古城的规划,指导项目建设细节,“政府大手笔投入资金2亿元修缮徽州府衙,不断丰富古城旅游新业态,旨在把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打造成内涵丰富、差异性明显、震撼力强的5A级旅游景区,成为歙县最具代表性的品牌景区。”据了解,徽州府衙经过修缮,将于今年10月份正式对外开放。
乡村旅游方面,歙县深入挖掘新安江山水画廊两岸民俗文化,打造凤凰岛、九龙潭、塔坑等一批特色旅游专业村,方卫斌说,“我们旨在将新安江山水画廊打造成名副其实的‘皖南漓江’!”
方卫斌表示,目前,歙县旅游推进的目标是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为品牌,以打造“徽州古城·牌坊群文化旅游区”为中心,加快旅游目的地建设,力争把歙县建设成为华东乃至全国旅游强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