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旅游新闻人物》2010年10月人物:邢云珠 >>>点击进入专题 |
■ 中安在线旅游网记者 程江丽
对邢云珠的采访是在一个午后进行的,地点就在她的办公室,而窗外就是青山秀水的芙蓉谷景区。
刚进办公室,迎面飘来的是一阵木香——原木地板、原木桌椅、原木吊顶,还有一个大鱼缸,原木的色泽让整个办公室显得非常的雅致、宁静。笔者赶到时,她正躺在沙发上休息,远远看见一位个子不高,满面和蔼笑容的女性,顿然倍感亲切。
我们就选择办公室靠窗的一个小木桌旁,开始了这次采访。
邢云珠说,她原本没有想到会有现在的一切,原本以为自己会做一位普通的黄山农民。
|
邢云珠:一个执着而浪漫的旅游人 |
成长——从小山村里走出来
邢云珠说,自己出生在黄山市黄山区甘棠镇的一个小村庄里,父母都是农民,家里兄弟姐妹7个,小时候家庭生活很苦,初中读完就辍学了。
很小的时候,她便有了赚钱改变生活状况的念头。偶尔一次,她去同学家玩耍,发现后山上长满了野柿子,却无人采摘,更无人过问。于是,她冒出了卖柿子的想法。她是敢想敢做、想到就做的人。于是在一个星期里,她采了一拖拉机的柿子,卖了七百多元钱,那一年春节,家里父母、兄弟姐妹们都有了新衣服。过了年,剩下的钱还交了学费,“当时,我父亲喜称我是‘家里的摇钱树’”,谈及童年,邢云珠满是开心。
这件事,给了她很大的鼓舞,她慢慢开始萌生了经商的想法。
在这之后,她尝试在甘棠镇的六角楼旁,办起了一家餐饮部,为来往客人提供早餐。因为她用心经营,生意非常不错。但她并没有满足于现有成绩,为了提高厨艺,她买书自学烹饪技术,并虚心向大酒店的厨师们学习请教,渐渐她的厨艺在当地可与大厨们媲美。“我的红案白案在当时都是很出名的!”邢云珠很是自豪。
凭借精湛的厨艺和肯努力的那股劲,她又在县城开了一家自助火锅城,生意再次红火。
命运的改变是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参加了黄山市第一家引进的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黄山培训中心的应聘,并出乎自己意料的被录用了。邢云珠回忆说,这让她自己都不敢相信,因为当时若不是干部子弟,是很难会被录用进去,自己什么也没有,不知道为何能入选。而后来,招聘的主任给了她答案,录用她只因为她的一句话——当初所有员工应聘时,都提出房子、户口、工资要求,而唯独邢云珠没有,她只说了一句:“有机会请让我去北京深造!”就是这句充满求知欲望的话感动了那位主任。
因为进取精神和求知欲望,她很快赢得了人民大学老师们的青睐,经过提携,她参加了人民大学新闻学院兴办的新闻干部专修科,自学了大专课程,先后被聘为黄山培训中心主任、新华社新闻培训班副主任。在这之后,她先后成功的与《人民日报》、《工人日报》、《光明日报》等全国各大报社、电视台,以及北京、上海、广东、新疆、甘肃、陕西、宁夏、安徽等地的记者协会联手合作,举办记者业务水平提高班。再后来,她还辗转欧洲、东南亚等16个国家和地区进行过新闻培训,取得了丰厚成绩。
说起这段经历,邢云珠非常感慨。她说自己现在的一切都是人民大学给的。小时候在村子里面跑步,经常一边跑一边想,如果有一天能跑到北京去,该多好。结果,梦想真的实现了。如果不是人民大学,也许现在她还是一个普通的黄山农民,还是每日奔跑在乡村小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