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潜山县委副书记、天柱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夏吉侃)
天柱山位于安徽省西南部安庆市境内,因主峰如“一柱擎天”而得名。自古即为中华历史文化名山,史称“南岳”,春秋时称皖山,皖公山,安徽省简称皖,即源于此。
1982年天柱山与黄山、九华山同批次被国务院公布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后相继获得首批国家4A级旅游区、全国文明森林公园、国家地质公园、中国自然与文化遗产地、国家科普教育基地等称号。
近几年来,天柱山积极创建5A和世界地质公园,大力实施景区综合整治和旅游配套功能,强化宣传营销,使景区品位和旅游形象跃上了新台阶,知名度美誉度不断提升。今年元月,天柱山以国内专家组评选总分第一列入世界地质公园2011年中国推荐名录,天柱山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工作目前也已通过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组的初评。
安徽省潜山县委副书记、天柱山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夏吉侃日前接受中安在线旅游网专访,深度解读天柱山“双创”工程的进展情况。
中安在线旅游网:您好,夏书记,据记者了解,天柱山申报国家5A级旅游景区的申报已经通过国家旅游局专家评审团的初审。针对天柱山近年来的具体发展,请您谈一谈天柱山在5A级景区创建过程中的具体情况。
夏吉侃:早在2007年,潜山县委、县政府和天柱山景区管委会就正式启动了5A级旅游景区创建工作,明确树立了以创建为抓手,全面促进旅游产业转型升级的指导思想,提出“党政主导、全民参与、真抓实干、志在必得”的创建方针,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上下联动,齐抓共创。200多项创建任务被分解到全县52个责任单位具体实施,确保了创建工作的顺利进行和卓有成效。
近三年来,通过多方争取政策性资金、项目引导资金,银行贷款和门票收入,共投入资金近3亿元,用于景区景点开发,交通、旅游基础设施建设。现已拓改升级和新建进山旅游公路18公里;整修拓改景区游览步道17公里;高标准建设了景区指示导览系统、门禁系统和视频监控系统;新建了茶庄游客中心和四个生态型停车场。开发了“通天谷”、“天宫”、“潜龙窟”等一批高品位旅游景点,形成了“莲花峰”、“总关寨”等富有特色的新游线,增加了景区游客容量,提高了景区游览观景效果。潜河休闲观光带和山谷流泉文化园建设,以及新增雕塑、石刻等文化景观,大大提升了景区品位,丰富了文化内涵。
创建带来了景区面貌的显著变化,促进了旅游业的全面快速发展,调动了全社会投资办旅游的热情,带动了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一大批景区景点蓬勃兴起,全县旅游宾馆、饭店发展到近110家,其中星级宾馆饭店13家,接待床位总数8000多张,导游队伍达到1000人,旅游从业人员5万多人。旅游牵动和扶贫作用日益显著,旅游业所产生的税收近3000万元,以旅游业为龙头的第三产业占全县GDP的比重达到33.4%,旅游业已成为潜山发展县域经济的支柱产业,取得了明显的综合效益。
中安在线旅游网:在整个旅游产业的发展中,资金短缺一直是困扰其做大做强的瓶颈之一。在天柱山风景区的实际创建工作中,针对招商和资金问题,都做了哪方面的举措?
夏吉侃:前20多年天柱山投入严重不足,景区景点开发迟缓,基础设施建设滞后,使天柱山在同批次国家级风景区一直处于发展的滞后状态。近几年,我们努力解决资金瓶颈。每年从门票收入中拿出2000万元资金用于景区开发建设。2007年,天柱山获得国家开发银行8100万元贷款,投入景区建设。2008年,我们加强与国家发改委、国土资源部等国家有关部委和省直有关部门的联系,争取了天柱山自然与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地质遗迹保护项目、饮用水源地污染防治项目以及国家森林公园建设项目等各项无偿资金近3000万元。这些项目资金对天柱山景区的开发建设无疑取得了雪中送炭的作用,有力地推动了天柱山景区的开发建设进程。同样,天柱山风景区管委会十分重视招商引资工作,佛光寺恢复工程项目累计完成引资2000万元,引进俄罗斯《财政计划》投资公司投资2500万美元兴建五星级国际旅游养生中心项目,与福建基诺集团合作开发虎头崖景区,总投资5000万元。天柱山旅游度假区规划面积16.1平方公里,已批准为省级旅游度假区,天柱山温泉养生中心、天柱山坡地休闲运动基地(高尔夫)、皖文化园等一批重大项目入区落户。天柱山将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纳更多的国内外资本参与天柱山景区的开发建设。另外,我们也正在积极寻找战略合作伙伴,推进天柱山旅游总公司增资改制,做大做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