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纸、徽墨、歙砚、宣笔,很多人对“文房四宝”早有耳闻却并未能亲眼所见,而世博会安徽周期间,远道而来的客人能在瞬间补上这一遗憾。
6月24日,世博会安徽周开幕第二天,在宝钢大舞台传习区,全天候为世博游客展示精妙技艺的徽匠们,凭借神工妙笔技惊四座。 “你演示的这个就是宣纸的制作工艺吗? ”来自江苏的游客黄丽丽好奇地说,“以前这个只在电视里见过,没想到今天亲眼目睹。太神奇了! ”黄丽丽在宣纸展台前驻足了半个多小时,不仅现场见证宣纸的制作流程,还在工人师傅的指导下亲自体验了其中个别环节。兴奋之余,黄丽丽说:“安徽周期间来逛逛,绝对不虚此行! ”
在世博会安徽周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区,外地游客惊喜不断。底蕴厚重的徽文化通过“非遗”载体,活灵活现地展露在世界面前。整个“非遗”展区,不仅有宣纸、歙砚、徽雕、芜湖铁画、洪滨丝画等技艺的现场展示以及观众互动参与,还有当涂民歌、淮北花鼓戏、曲子戏、青阳腔、门歌等民间艺术展演,一场徽文化精品的大集合,让世界惊叹。
“质朴、高昂、刚健,充满了原始气息,青阳腔果然名不虚传! ”来自北京的游客周继安是个京剧戏迷,在安徽周“非遗”项目展示中能现场听到青阳腔,这位年逾古稀的老人感到异常欣喜。 “青阳腔是徽剧青阳腔的前身,徽剧又是京剧的前身,还滋养了第三代地方大戏黄梅戏。 ”周老先生对戏曲知识了如指掌,他一边入迷地介绍,一边兴高采烈地说:“今天我寻到鼻祖,找到知音了。听说这些展演还要持续4天,我一定每天都来看。 ”
在国外游客的眼中,这些有着浓郁徽文化特色的“非遗”项目,更像一块块瑰宝。仔细浏览了徽墨、歙砚等展品之后,一名澳大利亚游客用流利的中文说:“这里的宝贝太多了,每一个都让我惊喜,我很想全部都带回国,好好珍藏。 ”说话间,他向现场工作人员咨询该如何购买这些“宝贝”,急切地想要将徽派精品“一网打尽”。(丁玲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