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市县播报 > 芜湖

芜湖:千年古水韵 万亩荷花香

2023-07-26 15:29:35 来源:安徽日报

  泛舟河面,来一张全家福。记者 韩文 摄

  荷叶田田。通讯员 袁 琼 摄

  7月的盛夏,芜湖市湾沚区陶辛镇两万亩荷花争奇斗艳、竞相开放。

  从空中俯瞰,荷花依圩而生,在古圩中纵横交错,一幅幅夏日荷花图徐徐展开。泛一叶小舟,穿越古桥和朵朵荷花,沿着一处处伴水而生的村落,记者寻觅着荷花图中荷花小镇的故事。

  荷香古韵图

  一叶小舟入画来

  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古圩、河道、小船、荷花,构成了画面的基本元素。

  据记载,陶辛圩始建于北宋大观年间,距今已近千年。相传,一位陶姓工匠自江西江州举家迁至此地,他率众筑堤围垦,逐年形成“井”字形十纵十横的百公里水圩。水圩沟沟相通、渠渠相连,丰水期防涝,枯水时抗旱。夏日里,水美鱼丰,莲荷成趣。

  在“井”字圩的中心有一个香湖岛,现为陶辛水韵中心景区。

  芜湖陶辛水韵旅游管理有限公司运营总监李强告诉记者:“景区占地近600亩,今年正式运营20天时,人流就突破去年景区总人流量的80%,荷花盛开期是本月中旬至8月中旬,预计今年整个景区营运期人流量将突破10万人次,营业收入300万元左右。”

  夜晚的荷花依然绽放着迷人的魅力,泛舟河面,凉风习习,镇文旅办的谈文霞娓娓讲述着陶辛故事:“前面就是胭脂渡,传说周瑜病逝后,小乔隐居于香湖岛,每天在渡口边洗染胭脂而得名……”

  晚上8点多钟,岛上的游人依然流连忘返,荷花在烟雾和灯光中轻轻摇曳,荷塘月色如诗如画。

  陶辛镇通过水系综合整治,以河流为纽带,以村庄为节点,推进沿途乡村景点开发,并与新业态融合发展,促进农旅结合、文旅融合,打造荷花小镇,推动乡村旅游经济快速发展。

  田间采莲图

  最是人间烟火处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劳作的村民使荷花图鲜活起来。

  汉乐府有诗云:“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清晨,碧绿的荷叶盘中,还滚动着一颗颗晶莹剔透、圆滚滚的露珠。5点多钟,村庄在鸟语花香中醒来,比鸟儿醒来更早的是勤劳的村民。

  在双桥村,采莲子的村民们已经到了荷花田里。这里是一片太空莲,接天荷叶挤挤挨挨,荷花有一人多高,村民的身影很快就淹没在花海中,记者走近荷田,只听人声不见人,寻着笑声,记者问:“采莲子一个月能挣多少?一天工作几小时?”只听得田里传来回应:“早上工作到11点,每天工作6小时。”种植大户周先生告诉记者,这些村民一个月能挣五六千元。

  在双池村,据种养大户乔昌华夫妇介绍,他们家有15亩荷花田,田里套养小龙虾、黄鳝、泥鳅。乔昌华妻子说:“我老公凌晨就要起床捕虾, 一天能捕三四百斤至一千多斤不等,一大早就会有南京、合肥、杭州等地客商来收购。”乔昌华插话道:“仅这一项一年的收入有20万元左右,家里还流转了100多亩田种小麦、水稻,一年也能挣七八万元。”

  红花绿叶的荷塘边,点缀着白墙灰瓦的农舍,这里原为双池村一片闲置民房,经悦慢慢民宿管理有限公司重新装修运营后,正焕发出新的活力。在一处绿树掩映的农舍前,来自芜湖市的赵女士正在院子里拔草,她喜欢这里的田野、荷花、鸟鸣……退休后,她花30万元租下这个小院20年使用权。赵女士告诉记者,她是瑜伽老师,计划开一个瑜伽馆,把新的健康理念带到乡村。

  双桥村的街道上,一位四川口音的老板娘正风风火火地准备着一天的食材,她开心地说:“我家是三峡移民,我们用本地食材做出川味菜肴,很受游客欢迎。镇里还鼓励大家做菡萏宴,我们这里每个农家乐都能拿出几道用荷花、荷叶或者莲子、莲藕做出的美食。”

  近年来,依托丰富的荷莲资源,湾沚区陶辛镇推广藕鱼混养、藕虾混养等种养模式,亩均增收达2000元。当地村民种荷养虾、开农家乐、办荷花艺术文化节,带动了农旅“两旺”。

  忙忙碌碌的一天,正是荷画图中最温暖的人间烟火。

  荷花创意图

  艺术村里画荷魂

  七房村是远近闻名的艺术村。据了解,近年来陶辛镇政府投资了300万元,着力打造一个水清、路洁、景美、民富的旅游型艺术村。

  村里有20多间画室,聚集了20多名画家。来自安徽工程大学的承杰教授,是2009年第一个来到七房村开画室的,他告诉记者,这里最初由艺术家们共筹,租赁村民的闲置房屋而建,将原来的空心村改造成有艺术气质的村庄。目前几名画家共同成立公司,向社会招募画家入驻,通过融资的方式共同打造艺术村,现在已是一房难求。

  镇里很多宣传活动的图案设计和企业产品设计都出自这里的画家之手。

  承杰说:“陶辛荷花的符号和内涵如何在艺术家的作品中呈现出来,很值得思考。荷花一年四季都可以作为绘画主题,这个季节的荷花很漂亮、很唯美,冬天的残荷又有一种枯荷的意象,也值得我们去挖掘。”

  “我们一是通过艺术手段将荷花的精神内涵表达出来,二是通过产品包装的艺术设计为陶辛荷产业赋予更多的文化内涵,助力乡村振兴。”承杰介绍。

  小镇有很多流传已久的故事,据说“清凉渡”是李白赠别汪伦游历青弋江醒酒小憩之处,“闯王沟”是李自成藏兵的处所,还有“果老坝”“灵龟墩”“唐王渡”……和今天荷花小镇的烟火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陶辛“荷”美文化的精神内涵,在画家的笔下,通过艺术创造,呈现出生命的张力。

  荷花新事图

  小镇两代种荷人

  据了解,陶辛镇种荷花有一千多年的历史。目前,集中连片的荷塘面积有两万多亩,这里是目前全国荷花品种最多的基地之一,共有530多种。

  董宏明是陶辛镇水韵村人,陶辛镇科技特派员。1997年,还在陶辛中学当老师的他,在自家田里挖出两亩荷塘做试验田种植荷花。荷花盛开的夏日,有一天,母亲吃惊地告诉他:“这几日,每天早上天蒙蒙亮,就有人潜入我家荷花塘里,不知是偷鱼还是偷花?”董老师很惊讶,第二天早上,他到田里一看,原来是摄影爱好者赶早跑来拍摄荷花。“2001年前后,15名摄影人共同自费在芜湖市举办了一次陶辛荷花风情摄影展,第二天就有游客前来赏花,第三天我们就决定卖门票,自此,陶辛旅游的大门就打开了。”

  董宏明自豪地说:“在中科院武汉植物研究所和相关部门的支持下,我们设计出人与荷花亲密接触的‘莲花过人头’和‘莲动下渔舟’等文化体验,在河道里种上高过人头的荷花,船在荷花丛中穿梭。近年来,镇政府不断探索荷莲产业,从观赏旅游到改善品种、增加荷花种植效益,再到小龙虾混养,不断增加莲农收入,目前混养水面5000多亩,今年又向莲农推广藕带收割技术。”

  时光荏苒,董老师已是名副其实的荷花专家。而从小生在荷花之乡的周超,如今也成了新一代种荷人。

  周超是芜湖市镜湖区方村街道行春村人,2014年毕业于安徽工程学院,现为安徽莲泽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芜湖市乡忆农副产品销售有限公司总经理。当记者问及为何大学毕业后选择回乡创业时,小周说:“在毕业前3个月,我了解到江西有个地方种太空莲,花好看,莲子大,就在网上买了种子,在家里的六七亩田里进行实验,没想到一亩田赚了近一万元。这增加了我返乡创业的决心,田总要有人种呀。”

  小周一边忙着,一边回答着记者的提问:“我家在陶辛镇承包了1000多亩荷花田种植太空莲,每亩产值大概三四千元吧。新鲜的莲子和荷花,销往苏锡常等周边长三角城市,干莲子则销往全国各地。这几年,我们增加了厂房、设备,一直扩大生产。在莲子这一块,已经建成了完整的产业链,镇里有一半以上荷产品都由我向外销售。”

  目前,陶辛镇先后获评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国家水利风景区、芜湖新十景之一,并成功创建第三批省级特色小镇。今年全镇莲子种植面积达2万余亩,预计实现总产值4.01亿元。(记者 韩文)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