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市县播报 > 淮南

文旅大融合 激发新活力

——“十三五”时期淮南市文旅融合发展精彩盘点

2020-10-29 09:18:55 来源:淮南网

  今年国庆、中秋“双节”期间,淮南市八公山地质公园、焦岗湖景区、焦岗湖影视城、寿县八公山森林公园等核心景区注重丰富文化旅游新产品供给,喜迎八方游客;第五届淮南文博会、首届八公山区文化旅游节、盆景园艺展、焦岗湖影视城网红不夜城等,增加了游客的文化旅游体验。全市共接待游客316.13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57亿元。

  文旅融合优势叠加,全面激发发展活力。“十三五”期间,淮南市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动文化和旅游工作各领域、多方位、全链条深度融合,以改革创新激发活力,形成发展新优势。

  产业实力显著提升。全市国内外游客接待量、旅游总收入年均分别增长19.6%、24.2%,达3114.85万人次、216.37亿元。文化产业增加值达15.81亿元,增长7.79%;规模法人增速16.9%,位居全省第3位;互联网信息服务、数字内容服务、创意设计服务单位816个。

  市场活力显著提升。全市A级景区、星级旅游饭店、旅行社分别新增7家、4家、12家,共计40家、28家、68家;主营收入亿元以上文化旅游企业2家。

  品牌竞争力显著提升。全市新增国家湿地公园1家、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1家、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1家、全国书香之家2个。4家文化企业获国家级认定认证,新增全国重点文保单位2处,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个。

  文旅深度融合,结出累累硕果。“十三五”期间,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文化旅游产业作为高成长性产业加以培育,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分别挂帅成立了促进旅游业改革发展领导小组,市委将旅游工作纳入市委常委会工作要点,市政府将旅游开发纳入城市发展规划,深入推动文旅融合发展,形成了文化旅游业发展新格局。

  变资源为优势,打造皖北文化旅游目的地

  淮南市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特色旅游资源丰富,发展文化旅游业态优势明显。淮南市坚持变特色资源为发展优势,加快建设以寿州古城、八公山历史文化旅游区、焦岗湖休闲度假旅游区为核心的皖北文化旅游目的地。注重提升景区,对焦岗湖荷花淀芦苇荡改造升级,建设安徽楚文化博物馆、八公山四季花海、焦岗湖花田花海、中沛御泉湾、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保护与展示(一期)等重点项目。注重融合发展,依托城市建设,建成寿县古城游客集散中心、舜耕山环山路、焦岗湖新码头等旅游基础设施;依托城市商业,建成焦岗湖旅游购物街、万达影城、购物广场等休闲场所;依托工业、农业、采煤沉陷区治理等,打造旅游景区(点),扩张全市旅游版图。

 淮南市在练好内功的基础上,强化宣传营销,创新推出“楚韵寿春城”“八公山旅游嘉年华”“焦岗湖水青春欢乐季”特色文旅活动,打造了“楚韵”“嘉年华”“水青春”三大文旅活动品牌。“最牛牛的牛肉汤”“豆腐欢乐汇”载入大世界基尼斯世界纪录。

  突出文化惠民,为百姓幸福生活“加码”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文化是其中重要一环。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文化设施提档升级,建设市文化艺术中心,目前主体工程已完工;现有公共图书馆10个、文化馆9个、博物馆4个,乡镇综合文化站73个、农家书屋832个,文化信息基层服务点覆盖到村和社区,全部实现向公众免费开放。全面完成14.28万户广播电视直播卫星户户通建设任务,应急广播体系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新建村(社区)级综合文化服务中心68个,共有1046个,形成了覆盖城乡、功能完善、方便快捷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

  淮南市坚持“全民参与、百姓共享”,文化惠民活动丰富多彩,开展送戏进基层、进社区近5000场,完成农村数字电影公益放映50436场,完成室外固定放映点建设30个、室内放映点5个。连续4年开展“三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完成了30场“宣传十九大·文艺进基层”系列文艺演出活动,举办了20场“心手相牵携手小康”文艺演出活动。

  坚持春耕夏耘,文艺创作百花齐放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传统戏曲彰显新活力,花鼓灯舞蹈《家乡的红绣球》荣获第十五届中国人口文化奖一等奖,《八月桂花》入围第十八届群星奖舞蹈类决赛,《鸡毛蒜皮》荣获“中华颂”第八届全国小戏小品曲艺大展比赛优秀剧目银奖,《帮扶情缘》荣获首届“金百花”全国小型戏剧戏曲作品展演“明星剧目奖”,淮河大鼓书《书记拦访》是2020年安徽省戏剧创作孵化计划中唯一曲艺类作品。少儿演艺展现新特色,小百灵少儿京剧团创作节目《金猴迎国庆》《薪火相传扬国粹》《童话西游》连续三年荣获中国少儿戏曲小梅花大赛“最佳表演奖,《小小追梦人》《金猴迎六一》《闻鸡起舞》《薪火相传扬国粹》连续四年荣获安徽省少儿文艺调演一等奖,少儿舞蹈《麻花辫》荣获第十届“小荷风采”全国少儿舞蹈展演“小荷新秀”奖。

  加强保护利用,文化传承破茧成蝶

  淮南是中国成语典故重要的发源地之一。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地域传统文化的发掘保护和开发应用,以成语典故为媒,2018年成功申报“中国成语典故之城”,打造了国家级城市文化名片。寿县古城改造开始破题,市级补助1000万元,寿县每年设立古城保护专项资金5000万元,实施东大街路面整治、古城主街立面改造等古城保护利用重点项目30余项,累计完成投资1.5亿元。实施文物修缮,大通万人坑教育馆完成了侵华日军淮南罪证遗址保护与展示(一期)工程建设。拓展非遗保护,淮南紫金印雕刻、淮南牛肉汤制作技艺、二十四节气等5个项目入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寿州锣鼓《淝水流韵》获第十四届民间山花奖。

  加强市场监管,擦亮淮南文化旅游市场形象

  “十三五”期间,淮南市年均检查各类文化市场经营场所3221家次,累计开展专项行动47次,办理各类行政处罚案件245宗,取缔黑广播、游商书摊79处。办理的荣某弦发行违禁出版物案实现了动漫类案件新突破,办理的未经批准擅自从事营业性经营互联网文化活动案,获得全国文旅部通报表彰。互联网上网监控系统“净网先锋”及升级后的“翔天净网”月平均在线率保持在10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放眼“十四五”,全市文化和旅游系统将以打造长三角文化旅游目的地为目标,持续推进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推动文物保护利用,推进非遗传承保护,基本形成文化和旅游产业全方位、深层次的融合发展格局,建成一批特色文化旅游项目,培育一批在省内外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文化旅游企业,形成一批知名文化旅游品牌,让文化更有活力、旅游更有魅力。(记者朱庆磊)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