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市县播报 > 淮北

淮北:老牌煤城变“伤疤”为绿肺

2020-08-18 10:42:59 来源:中安在线

    夏日的南湖波光粼粼,宛如一块无瑕翡翠,绿树青草之间,蜻蜓翘立,蝴蝶蹁跹,如今的淮北市民早已把这里当做享受静谧与惬意的场所,然而,就在几年前,南湖还是人们印象中的典型采煤塌陷区——煤灰蔽日、污染严重。

 

  资源枯竭地区经济转型发展是篇大文章,也是世界性难题。被誉为“乌金之城”的淮北,曾在60年的时间里,累计为国家贡献超10亿吨原煤,但其为华东地区以及中国工业的发展提供能源支持的同时,也留下了许多块和南湖一样大面积的沉陷土地和地下水降落漏斗区。资源锐减、生态破坏,成为这座城市发展的最重“难题”和最大的民生“痛点”。

  为真正解决好采煤沉陷区治理、开发、修复、安置、保障难题,向时代和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淮北这个老牌煤城进行了长达三十多年的摸索。

  “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沉陷区综合治理修复工作启动后,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蹚出了一条采煤沉陷区治理的淮北路子——

  面对沉陷深浅不一难题,淮北提出做精“水文章”,立足“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方案,对淮北矿业6对矿井开采形成的沉陷区进行深挖造湖;对沉陷深度在0.5米以内的浅层区域,采用“推高填低”平整土地的方式,增加有效耕地面积;对沉陷深度在0.5—2米以内的区域,采用“挖深填浅”的方法,挖塘发展种养业,让废弃地变成“聚宝盆”。

  面对沉陷时间不一难题,淮北提出做足“利用地”的文章,采取“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策略:对已稳沉区域,利用粉煤灰、煤矸石等废弃物充填造地;对采煤沉陷区域采取柔性路面设计,修建过渡路面,及时养护维修;在采煤沉陷区域内,采取充填粉煤灰、覆土等技术措施,种植林苗两用林。

  面对沉陷模式不一难题,淮北提出做活“科学治”的文章,对老采空区注浆充填加固、覆岩离层注浆、膏体充填等方法,从充填技术要素入手,因地制宜,综合施策,提升治理效率。

  截至目前,淮北已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18万余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这座城市用实践,为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贡献出淮北智慧。

  距离老城区不过十分钟路程的绿金湖,前身为闸河煤田采煤沉陷区。

  “污水横流,房屋倒塌,道路桥梁断裂。”

  “天灰、地陷、河流污染严重。”

  “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这是老淮北人对这里的印象。

  面对百姓期盼的目光,淮北主动回应人民需要,下决心要把绿金湖打造成集生态修复、资源保护、科学研究、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城市中央公园。

  经过合理规划设计和综合治理的绿金湖,已是全国地级市中面积最大的人工内湖,成为西部老城与东部新城的中间衔接带。治理形成的2.45万亩可利用土地,能容纳约8万人,可出让建设用地约8000亩,预期直接收益300至500亿元。巨大的湖面对区域小气候的改善起到重要作用,满足了淮水北调及全市战略蓄水的需要,真正成为城市的“绿肺”。

  “过去煤多,每年吸煤灰,现在成了公园。空气好了,设施多了,运动健身很方便。”

  “基本上步行十分钟就能有一个公园。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嗬!”

  “淮北变了!”对于淮北市民来说,由沉陷区治理衍生的一片片水域,是“拥湖发展”的美好未来,也是“开门即见绿,醒来听鸟鸣”的实实在在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长期煤炭开采造成的生态破坏,特别是采煤沉陷区面积大、分布广,淮北市的综合治理经过了一个久久为功的过程。”在淮北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地质环境监测中心负责人黄文山看来,淮北的矿区地质构造复杂,地表塌陷程度不一,给治理带来了很大难度。“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态文明建设的一系列论断的指引下,淮北坚持走因地制宜治理之路,立足超前治理、科学治理、高效治理,取得了一定成果,在治理模式、技术措施等方面全国领先,今后,淮北仍将以采煤塌陷地综合治理生态修复为抓手,着力打造‘山水林田湖草生命共同体’,真正践行好‘两山’理念。”

  黄文山介绍,为保证治理的科学合理性,最大程度地发挥治理效益,近年来,淮北市先后编制《安徽省淮北市采煤塌陷区土地综合治理规划》、《主城区生态城市建设规划》、《城市水系生态环境综合整治规划》等系列专项规划,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圆梦岛等众多湖泊湿地、滨湖公园,成为天鹅、白鹭等候鸟栖息地,一个缺水城市蝶变成为水清岸绿环境美的山水生态之城。

  从“沉寂荒地”到“黄金宝地”,从“黑色伤疤”到“绿色氧吧”,从“疮痍煤城”到“生态美城”,昔日沉陷土地重新变成沃土良田,城市中心“六湖连珠”的景象次第展开。如今,“绿水青山就是青山银山”理念早已在相濉大地落地生根,淮北人民因地制宜,化害为利,立足生态修复和绿色发展,通过扎实推进生态经济化、经济生态化,持之以恒修复采煤沉陷区生态,将历史包袱变成历史财富,推进城市由资源消耗型向绿金生态型转型,实现了农业发展梦、创新发展梦、拥湖发展梦、棚改安居梦、转型崛起梦,勾勒出一幅山水绕城过,城在山水间的生态文明画卷,为资源城市的转型发展贡献出淮北经验。

  (记者 陈欣然 顾继月 张弓 符秀云 严鹏 张旭 赵天祥 宣成龙)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