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市县播报 > 池州

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

——池州市持之以恒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纪实

2020-11-19 09:45:49 来源:池州日报

  近年来,池州市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作,着力改善和提高长江池州段造林绿化水平。记者程昭摄
  浩浩长江从青藏高原出发,经重庆、下宜昌,流经池州,奔腾到大海。水韵流芳、船舶如梭、两岸郁郁葱葱……沿江而行,处处是景。
  水清岸绿,既是大自然的恩赐,也是生态文明保护的成果。近年来,池州市切实把抓好长江大保护、打造美丽长江经济带摆在突出位置,深入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行动,全面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和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整改歼灭战,全面落实河(湖)长制、林长制,倾力守护一江碧水向东流,高水平建设长三角绿色生态屏障。
     护一江碧水,江边居民“推窗即景”
  一碧江水,两岸葱茏。昔日喧嚣的乌沙镇小轮码头已变成一坡绿地,去年种植的杨柳树像哨兵整列排开,组成了50米宽的护堤林。东至县昆岗矿业老虎岗码头绿草如茵,步道凉亭点缀其间,宛如一个滨江小公园。近年来,池州市深入推进“三大一强”专项攻坚行动,扎实开展长江岸线生态修复和绿化提升工作,着力改善和提高长江池州段造林绿化水平。
  “对长江岸线退化林、码头、沙场、林地‘天窗’、裸露地、工业园区、矿山等进行调查摸底,制定长江岸线生态修复绿化提升行动方案,明确造林树种选择、苗木规格、栽植模式及管护措施,针对成片造林、补植补种、退化林修复和抚育经营分别作出指导,科学选择树种,有序推进长江岸线绿化。”市林业局有关负责人介绍说。
  水清了、岸绿了、生态更美了,沿江居民看在眼里、喜在心头。过去,主城区507码头,一直存在着严重的脏乱差现象,违法建设、非法养殖、废品收购等环境问题十分突出。去年3月份,池州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建的507码头片区生态修复、秋浦河故道水系贯通及岸线生态修复等系列工程,从源头上保护好一江碧水,优化沿江门户。“现在这里的环境好多了,让前来休憩的市民不禁心旷神怡。”市民徐仕超说。
  呵护长江,保护环境,需要社会共治,排污企业要履行环保责任。11月9日,驾驶员李月长开着洒水车,在池州市江东港厂区洒水。“厂里有两辆这样的洒水车,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我们每隔1个小时洒水1次。”李师傅告诉记者。近年来,江东港先后投入3000多万元,用于生态环境基础建设。“我们企业的发展,就靠长江这条母亲河。我们的目标就是不让一滴污水流进长江。”江东港负责人蒋少华表示。
  截至10月,全市7个国控考核断面水质全部达标,1-8月净获得生态补偿350万元。完成省级以上工业园区污水处理设施整治。全市6个省级以上园区企业全部实现应纳尽纳,污水处理厂稳定达标排放。2020年,全市建立“1+7+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1”即2018年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披露问题中尚未完成整改的1个问题,“7”即《长江(安徽)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专题片》反映池州市的7个问题,“N”即尚未完成整改的40个省级层面调度的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问题和中央、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信访件。“1+7+N”突出生态环境问题清单中的问题已完成整改39个(其中6个问题待省直单位开展验收后销号),其余问题均达到整改时序进度。
    守好流入长江的每一道“闸”
  “入河排污口连着河流和陆地污染源,是污染物进入河流的最后一道‘闸’。”近日,监测发现贵池区牛头山镇有一处农村面源排污口,贵池区环境监测站站长朱秀明立即带上设备赶去取水快检。“我是贵池区第5排查小组的,主要负责涓桥、乌沙、牛头山镇的187个疑似排污口排查,为后期治理提供决策依据。”朱秀明说。
  “池州市在全省率先启动长江入河排污口“查、测、溯、治”升级行动,提前完成了对全市9134个入河排口的现场排查工作。”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支队副支队长景照华介绍,9月1日全市入河排污口现场排查工作正式启动后,各地积极发挥“小网格”大作用,成立44个监测溯源组,共计组织110名人员投入入河排污口排查监测溯源攻坚战。
  “查清楚”“数明白”是为了给长江“问诊”打基础,发现问题只是第一步,如何解决问题才是关键。景照华说,经过排查,将最终确定纳入监测、溯源的排口。下一步,针对排查出来的问题,进行收集、梳理、汇总,初步建立农村面源污染、生活区区域面源污染、建筑工地临时排口污染和工业企业污染四类问题档案,并针对四类污染问题分别建立问题责任清单,制定整改方案,在具体整改过程中按照“取缔一批、整治一批、规范一批”的要求,“一口一策”开展入河排污口整治工作。同时,强化责任担当,严肃工作纪律,从严从实推动排查整治工作全面开展,在全省先行先试,努力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工作方法和经验。
   管住船 管住岸 管住贩 打赢长江禁捕退捕攻坚战
  长江流域为期10年的全面禁捕对保护母亲河生态环境、恢复渔业资源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禁捕之后,大量渔民需上岸谋生,因此妥善做好渔民上岸后的转产安置,也事关长江禁捕退捕的成败。近年来,池州市抓实抓细精准建档立卡,逐船逐人登记造册,做到不落一船一人,确保捕捞退得出、渔民稳得住、禁捕管得好。
  11月6日天还没亮,张根友便穿上工作服,早早来到长江东流段,跳上渔政巡护船,向下游驶去……但如今,他下江并不是为了打鱼,而是去护渔。张根友是东至东流人,家就在长江边上。今年,经过东至县渔政部门公开选拔,张根友等7名专业渔民成为东至县首批长江巡护员。谈起这份工作,张根友很满意:“虽然我们是业余的,但是我们想运用自身本领为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事业尽一份力,现在非法电鱼、捕鱼的人越来越少了。”
  家在贵池区乌沙镇灯塔村的汪红明,打了35年的鱼,“禁渔令”实施后,他主动将自家的两艘渔船上缴,得到了18万3千元的补偿款,当地又为他找了一份江水测绘的新工作。“虽然当时心里有些不舍,但禁渔对长江大保护是一件好事,我们肯定支持,现在的新工作收入也不错,我们全家都很满意。”汪红明表示。
  “我曾是东至县张溪镇白笏渔业队队长,带领120名渔民在升金湖捕鱼。政府实施‘渔民上岸’工程之后,我有幸成为一名升金湖巡湖护鸟员,工作还在湖面上,但性质已经完全不同了。”10月12日,升金湖保护区护鸟队员张忠建一边观鸟一边告诉记者。“如今每天升金湖面烟波浩渺,成群的鸟儿在浅滩上或嬉戏、或觅食、或结伴飞舞。灵韵动人的大美湿地成为了候鸟栖息的天堂,处处是人鸟共家园的和谐图景,一片怡然自得景象。”升金湖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焦士清说。
  “累计查处长江非法捕捞水产品案件243件,破获刑事案件13起;清除含有‘江鲜’‘江鱼’等字样店招、店牌147个,变更或注销营业执照47户;安排54名退捕渔民担任水上护渔员,岸上105名巡护员开展常态化巡逻;装备渔政执法船1艘、快艇5艘、无人机2台,24小时不间断巡逻执法。贵池区投入500余万元,购置8套雷达光电设备,建成全省首个县级长江禁捕视频监控调度中心,实行全方位全天候监控。”市农业农村局负责人介绍。长江禁捕退捕工作实行以来,池州市围绕“六无四清”目标,即:无一条捕捞渔船、无一副捕捞网具、无一个捕捞渔民、无一起捕捞生产、无一起非法偷捕行为、无一条刀鱼等野生江鲜在安徽上岸买卖,做到问题清、原因清、整改清、责任清;加强禁捕管理,坚持宣传引导、联合执法、常态监管三管齐下,确保“禁渔令”落地见效。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