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旅游

  • 2022-06-30 10:02
  • 来源: 中安文旅频道
  • 作者:

  位于“九里十八岗”的蚌埠双墩村,因村内两座相邻的大土堆而得名。20世纪90年代,这两座大土堆在文物调查时被确定为墓葬,分别命名为双墩1、2号墓。2005年6月因1号墓被盗未遂,经国家文物局批准,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联合蚌埠市博物馆对其进行了保护性抢救发掘。在墓中随葬的数件带铭文青铜器上发现“童麗公柏”的字样,“童麗”即“钟离”,依据铭文内容和器物风格,明确该墓为春秋中晚期钟离国国君柏的墓葬。

  这座墓葬的考古发掘工作由安徽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二级研究员、安徽省文物学会副理事长阚绪杭领队主持。为了更好地开展考古发掘工作,考古人员在发掘前期做了充分的准备和考古钻探工作。阚绪杭介绍说:

  挖墓啊,我们知道墓葬是“十墓九空”,特别是有封土堆的墓。所以说做了很好的发掘前的准备,比如说我们做了四十多天的考古钻探,到底这个墓葬保存情况怎么样?经过钻探以后,我们对它的保存情况并没有搞清楚。第一,没有发现他的葬具,第二,没有发现它是一个什么形状的东西,钻出来的结构是一个方形的又缺拐的这种形状。最后我们改进了钻头,最后在下面钻出了三样东西,一个是朱砂,一个是铜器木,一个是碎陶片。

  经考古钻探获取少量的随葬品文物标本信息,可大体判断出墓葬的时代,同时也给考古队提出了一些疑问,这么明显的大封土堆墓没有探明盗洞不可思议。

  △大封土堆墓

  为了弄清封土中存在的诸多未知,考古队采用东西两分法对墓葬封土进行发掘,先挖西半部再挖东半部。在发掘过程中奇怪的是没有发现人工夯筑的迹象,这座墓葬的封土是由下而上从四周一层一层壅堆起来的,中间有一个明显的盗洞。更加特别的是这座墓葬的封土和墓坑内的填土并非一般的五花土,而是由黄、灰(青)、黑、红、白等五色颗粒土混合的花土封筑和填埋的,均未经夯实。这五种颜色土中当地只有黄、灰(青)、红三种,其中黑色土和白色土当地没有,需要从异地选择和采运。这种五色混合土的首次发现很重要,墓葬主人花那么多的人力物力,是有一定用意的。阚绪杭说:

  那么它的寓意或者象征性主要就是一种我们中国传统的方色理论,以五色配于五方,即东方青土、南方赤土、西方白土、北方黑土和中央黄土,即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的象征。

  在封土堆底部,首次发现墓口以外白土垫层,厚0.2米左右,其平面范围与封土堆底部大小基本一致。从高空俯看,呈现出玉壁形状,气势非常壮观。开始认为是否为自然地层,找了土方工程人员现场辨认,也说不清楚,考古专家也没有见过。最终确定是人工特意铺垫,还是靠考古人员留心观察和解剖的结果,即在白土层中发现含有陶片和白土层叠压在灰坑上面的地层关系。也就是说,在挖墓坑之前,将选择好的墓地整平后,再在墓口外铺垫这层白土。这种白土不仅用于封土下墓口外的垫层,还用于墓坑壁抹层和混合到封土填土中。对这种白土垫层在墓葬中的新发现除其保护功能外,就其白色玉壁形的形状有学者认为:“玉璧形白土垫层”中的玉璧,是祭天礼器,构成墓葬上部的天,寓意墓主人升天通道,是一种礼天思想的体现。

  经过走访群众,我找土方工程包工头来询问,他说这个地方没有自然地层。经过我们反复的铲平往下挖,最终在白土层中发现了有一块碎陶片,这就证明封土底下的白土层是人工垫层的,因为自然地层不可能有人的东西,是吧?那么这种白土至今还不知道产地,我们检测为石英矿粉化泥。俯视其形状与圆形墓口呈玉璧形,很大的一块白色的玉璧,该墓是一个圆形土坑墓,与历代长方形的墓坑是不一样的。这种大型圆形的土坑墓,到目前为止仅见淮河中游地区,春秋时期钟离古国君王墓葬,具有唯一性。墓口直径20.2米,墓口深7.5米,距墓口下两米有宽1.8米的生土二层台,墓道位于墓坑的正东向,墓口外长6.6米,宽3.2米,为14级阶梯墓道。

  △墓口以外白土垫层

  阚绪杭告诉我们,在墓坑生土二层台以上2米深的填土中构筑上下叠压三层不同种类的遗迹现象。

  首次在墓坑填土中发现墓壁一周有2米宽的深色填土带,墓坑中间由深浅不同五色土构成20条“放射线形”遗迹,有一定的角度,象征着古代天空20个星座区域的划分。也有学者认为寓意东方人对太阳的崇拜。

  △填土构成的“放射线形”迹象

  △五色土

  在“放射线形”遗迹层下考古人员又有新的发现:

  土丘的发现很有意思,它用熟土做的,而且是做在填土里的,按理说我们要是按照墓坑边往下逐层挖的话,也发现不了的,因为我发现墓坑以后,我要把墓坑保存住,所以留了30公分的填土保护墓地。所以在往下发掘的时候,我们就一边平面和坡面地铲,我就发现了平铺面上呢,平面上是圆形的,坡面上是弧形的,结合起来就是一个小土堆,周边我们发现了大小不同18个,那么他为什么要在这里做这种东西?在放射线下做这种圆形的东西,它的含义是什么呢?简言之,为边际的圆形柱子的象征,古人因为天有九野九部,地有九州九土,其数字合为十八,所以它有18个柱子。

  这种墓坑周边分布的土丘遗迹现象,据文献分析是象征天地间边际的擎天柱。与汉代的一些铜镜纹饰类似,在7300年前的双墩文化中就有类似的陶器刻划符号。

  同时在这层填土中首次发现大量的土偶。土偶是一种泥质“人偶”类文物,它形状为尖顶圆体或方体。专家认为土偶可能与淮河流域传说的女娲抟土造人有关。

  △土偶墙

  △土偶墙远景

  在墓坑填土中土丘遗迹层下又有大发现,首次发现用土偶沿生土二层台内缘构筑一圈土偶墙遗迹现象,又是考古界首次发现。有专家认为是“山缘遗迹”,表示“八级观念”的宇宙观,与该墓中央方形墓室之外布列“山缘遗迹”的形式完全相合。

  墓底首次发现十字形埋葬布局。围绕中间主椁东、西、北侧各陪葬三个殉人,南侧殉一人,计10人。南侧有殉人、器物箱和食物箱。十字形是表示方位的,象征方形大地的,其“三三”制布局无疑体现了一年十二月均分四季、每季各三月的文化内涵。

  △椁室附近所葬殉人布局

  △殉人

  事实上,这种设计思想与墓上五色土所具有的文化内涵彼此呼应,展现了一种墓主人灵魂不死而往来天地的宗教追求。

  △随葬品

  另外,“钟离君柏”墓还出土了丰富的文物,随葬品主要放置在南侧器物椁室巨大的器物箱内,有青铜器、漆器、陶器、玉器、蚌、海贝、金箔饰件等,另有2200余件土偶。一套9件的青铜器编钮钟和一套12件龙首石编磬,均为国家一级文物,它们告诉了我们当时的礼器制度和“钟离君柏”生前的豪华生活。一系列青铜鼎诉说着当时的列鼎制度。一个玉韘惟妙惟肖,生动逼真,技艺精湛,堪称完美。“钟离君柏”的铭文,结合凤阳卞庄和舒城九里墩钟离墓的铭文,专家们也勾勒出钟离5代的世系图,大致确定了钟离国的疆域范围在蚌埠和凤阳一带,从春秋至战国早期约存在有400年左右的历史。双墩“钟离君柏”墓,为今天的人们与钟离古国架起了一座跨越时空的桥梁,让我们能够穿越历史触摸淮河岸边曾经的辉煌。

  △出土文物

  禹风厚德传古今,汤汤淮水孕珍珠。七千年前,双墩先民在这里创造了神秘的刻画符号,映出中华文字的曙光;四千年前,大禹在这里劈山导淮、会盟诸侯,留下了“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两千年前,汉高祖刘邦在这里与西楚霸王项羽决战于垓下之城,奠定了汉王朝伟业;六百多年前朱元璋定鼎凤阳,龙子湖畔的汤和墓出土元青花瑰宝。如果您有时间,一定要到双墩国家考古遗址公园感受神秘的钟离古国气息,探寻淮河流域独特的华夏文明。

编辑: 时乙寒
推荐阅读
【文化中国行】村遗一体 花开贾湖


发布于2024-04-19 11:47:27

新华社经济随笔|小水果,大市场


发布于2024-04-18 15:33:15

探馆消博会 感受全球消费新潮流


发布于2024-04-18 15:33:08

热点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