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旅游 > 美丽乡村

铜陵枞阳:文旅融合为美丽乡村“铸魂”

2020-07-08 09:26:21 来源:安徽日报

  近年来,枞阳县把乡村文化传承保护作为美丽乡村建设的重要内容,着力挖掘整合历史文化资源,提升美丽乡村建设的文化品位,为美丽乡村增添文化魅力,实现了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建设的完美“联姻”。

  传统文化立景,塑乡村新品牌

  6月24日,记者走进枞阳县义津镇高升村方园,只见粉墙黛瓦木窗棂的徽派建筑错落有致。为展示以方学渐、方以智、方苞等为代表的枞阳方氏历史名人文化,兴建的这个方园占地约28亩,建筑以安徽明清时期民居风格为主,结合了当地乡村建筑特色,共建有1个总馆和6个分馆,全方位展示枞阳历史上的方氏名人的生平及历史渊源,让大家近距离感受传统文化魅力。方园文化广场还展示了方氏《家政》的部分内容,包括“忠贞著于朝,孝友著于家,风义著于野,诗文著于世”的“方家之风”。

  “漫步方园,看着这些历史古籍和名人雕塑……让我感受到传统文化的魅力,也激励着我们学习先贤敏思好学、敬老爱幼的精神。”来自枞阳二中学生吴钰涵满脸兴奋地说。

  义津镇是枞阳文化古镇,历史名人古迹留存较多,该镇总结提炼当地文化元素,积极融入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景观。

  方园的建成与开放既是该县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的破题之作,也标志着该县深层次开发特色文化资源,探索美丽乡村建设与文化旅游的深度融合,初步形成“美丽乡村+文化建设+主题公园+乡村旅游”融合发展新模式,让枞阳地域文化“既有讲头,更有看头”。

  为将特色文化融入美丽乡村建设,该县在规划建设中注重“文化优先”的原则,集中梳理全县历史名人分布情况,建设修复了方苞、刘大櫆、姚鼐、吴汝纶、黄镇等名人故里;同时,挖掘乡土文化,保存乡愁记忆,充分尊重原有的村落格局、建筑和自然人文环境的基础上,力争做到“一村一主题、一村一文化、一村一特色”,打造一个个特色鲜明、文化韵味浓厚的美丽乡村文化品牌。

  群众文化立基,树文明新风尚

  近日,在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钱桥镇高丰村,等候听戏的村民早早拿着凳子占据“地盘”,隔壁白柳镇公塥村的村民也陆续赶来。爱听戏的王大爷高兴地说:“现在不用出门,在家门口就能过戏瘾!”

  在村里的文化大舞台下,村民们津津有味地欣赏着精彩的演出,《打猪草》《女驸马》《王小六打豆腐》等深受群众喜爱的黄梅戏轮番上演。村民王根发告诉记者,现在村里不仅环境变美了,业余文化生活也丰富多了。

  “打起鼓板唱起来,各位观众听开怀,不忘初心再出发,牢记使命勇担当……”枞阳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大鼓书传承人吴福东用大鼓书宣讲《不忘初心跟党走 牢记使命争先锋》,赢得了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

  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该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支持力度,扎实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借助送文化下乡的平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送文化、送欢乐,把文化“种”进老百姓的心里。村级农家书屋,让农民闻着书香话幸福;乡镇综合文化站,让百姓享受文化发展成果;农民文化乐园,让农民用得上、玩得转、乐起来。一系列群众文化活动的举办,展现出一幅幅和谐美丽的乡村文化新画卷。

  “在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村入户,构筑农村精神文明新高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村貌改造、人居环境整治、百姓生活中,以满足村民对公共服务、乡村治理、精神文明等方面日益增长的需求,提高农民文明素质和农村社会文明程度。”该县美丽乡村建设工作推进中心主任吴文华介绍说。

  此外,该县还大力弘扬乡贤文化,传承优秀传统文化,通过乡贤文化进厅堂、进课堂、进讲堂、进礼堂等“四进”活动,涵育重德家风、培育崇文学风、引导清明政风、淳化质朴民风。同时,还成立以乡村能人为主体的村民理事会等各种群众自治组织,让群众主动参与乡村社会治理,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使其成为乡村治理工作的好帮手的同时,也培养了一批新乡贤。

  文化产业立业,添富民新引擎

  美丽乡村建设不仅仅是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核心是促进产业发展、强村富民,发展文化产业也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一环。

  走进省级美丽乡村示范点白柳镇山河村,宽敞乡村公路让村庄内连外通,纳凉亭、文化广场、清水平台与雅致民居相映相融,好一幅美丽的田园风光。

  据白柳镇山河村支部书记王秀元介绍,该村结合民俗文化,以改善基础设施为重点,提升村庄建设品位,串联村内到柳峰山沿途景点,建设游览步道、登山步道3.5公里,改造建设景观桥2座,修建休息亭台2座、观景平台3处,建设民宿样板间1座,结合王院水库、沟渠洪道等打造多处水景。将村内的旧石屋改造成古朴的民宿,修旧如旧,每逢节日假,前来游玩的游客络绎不绝。

  “基础设施建好了,文化、生态资源禀赋也有了,下一步我们就要在产业发展上做文章。”王秀元补充说。该村综合利用产业扶贫项目,鼓励农户发展休闲农业,实施水蜜桃、黄桃种植项目,结合山势水势,沿路、沿山种植桃树300亩,实现村集体有特色产业、群众流转增收益的产业格局。同时,依托周边的金银洼生态农业基地、王院水蜜桃种植基地,发展蔬果观光采摘经营模式,鼓励群众改造院舍,打造农家乐、民宿等。迤逦的田园风光与洁净的村庄环境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点,依托这个基点,该县将文化与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结合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契机,打造生态休闲、名人故里游等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对生态优良具有一定地域历史文化的中心村,加大历史文物和自然文化景观的保护利用,努力形成“一村一特色、一路一景观”的乡村旅游格局。

  该县白梅乡岩前村以白云岩特色旅游为依托,围绕4A级景区的定位,推进文化、旅游、农业深度融合,提升乡村旅游文化品质。走进岩前村,山脚下的小溪畔,坐落着几栋木质房屋,中间以木质回廊连接,一个以大树为依托的架空木亭抓人眼球,在回廊和亭子里,不少游客和村民坐着闲聊饮茶。“这是我们村里的研学基地,每到寒暑假和节假日,会有很多周边城市的学校或教育机构组织学生来体验生活,考察这里的农耕文化。”岩前村村委会主任胡德祥说,研学基地的建成,不仅丰富了村里的产业形态,也吸引了更多人的来参观,游客增加了,吃饭、住宿还能村给民带来额外收入,带动村民增收致富。

  “我们紧紧围绕美丽乡村建设这一主题,将文化传承保护与美丽乡村建设深度融合,致力于培养新型农民、繁荣农村文化、培

大美安徽 更多+
文旅安徽 更多+